经手2W+案例,出轨治理,婚恋救助,魅力脱单实战派!
不讲理论,只给正确的干货!(加微免费详细梳理分析)
原谅老公出轨后都是怎么相处的?
原谅出轨后怎么相处的
⊙ 日期:2022.04.19  ⊙ 浏览:11161次  ⊙ 来源:壹生有你

女人在原谅出轨的老公之后,是否都获得了好结局?有没有夫妻在决定原谅之后,还是没能继续走下去,最后只好分开?

原谅不是狗皮膏药,一贴在感情的裂痕上就能即刻生效。

诚实的回答当然是,的确有人在原谅之后,依然没有走出阴影。

这是否就意味着,只要婚姻里出现了背叛,原谅便毫无意义、只是徒劳无功?

不是。

原谅不是问题的结束,原谅只是一个艰难征程的开始。

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误以为只要选择了原谅,就能迅速让出轨的阴影在生活里翻篇,两个人重新过上往日的平淡日子。

等到事与愿违,他们才悔恨自己不该原谅,怪罪到原谅也没有用上面。

也有一些人的心态犹豫,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有投机的心理,只有在确保原谅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坦途时,才愿意付出努力实践。

无论是哪一种心态,都只是拉低了感情修复的成功率。

你面对原谅的所作所为,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最终的结局。

女人只是嘴里吐出原谅二字,夫妻二人却不做出任何实际行动,那么高质量的爱情也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。

想要填好这张答卷,就要在考试前打好基础,考试后查漏补缺。

在原谅之前就做足准备,才能避开修复感情里的种种陷阱,赢在起点,决胜终点。


原谅出轨后如何走到最后,原谅出轨后怎么相处的


01:确认自己的真心实意

我知道有人会觉得,这有什么好确认的,我愿意原谅就原谅,不就是这么回事吗?

当然不是。

我们都是成年人了,做决定时,背后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,很多时候,你的真实想法会被种种现实的顾虑所裹挟。有的时候,你是在勉强自己、说服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,但你自己却没察觉到内心有多抗拒。

你告诉自己,这样对家庭更好,这样更轻松,对自己也有好处;你不想面对离开的后果,想要逃避离婚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,害怕自己又变成一个人……在恐惧的逼迫下,你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。

但是,修复感情的过程本来就很难,还隐藏着这样的地雷,就是还嫌自己不够难,故意给自己增加难度了!

夫妻重建信任时,最忌讳的就是一方犹豫不定,反复无常。

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。

曾有一对夫妻闹矛盾,最奇怪的在于,两边的态度像风水轮流转似的,先是女方嚷嚷着要离婚、她的老公求复合,过了一阵子,又是男人坚决提离婚、妻子苦苦挽留。

这场闹剧是怎么一回事?

原来,一开始确实是丈夫犯了错,妻子在他的手机里翻出了找小姐的证据,拿到他面前对质。男人一下子就慌了,他并不想因此失去家庭和孩子,加上的确也是自己忍不住诱惑,铸成大错,是他理亏。所以男人对妻子百般赔罪,又是写保证书承诺以后包揽家务不惹她生气,又是提出签财产协议,只求老婆还愿意和他过下去。

女方心里别扭着,最终还是答应了,可是退一步后她越想越气,总是后悔自己没离婚,不该受这窝囊气。

于是,在这之后,他的老婆三天两头挑起家里的大战,闹着要分居、离婚,孩子也要给自己,不让男人探视,说完后又改口,说只要男人表现好,自己也可以不离婚。

起初,她的老公觉得是自己的错,无论遇上什么都先退让一步,但男人越是这样,女方越是理直气壮,觉得他心里有鬼,对老公不停盘查,把家里的气氛闹得乌烟瘴气。

闹到最后,男人受不了,他说这样闹下去对孩子也不好,不如遂了老婆的心愿,离婚吧。

这下子,女方反而慌了,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没有真的考虑过做单亲妈妈的后果,自己带着孩子吧,负担太重;将孩子交给父亲吧,又舍不得,何况继母要是欺负孩子怎么办?

但是,因为之前她反复无常的表现,男人不敢再信老婆的说法,两个人又僵住了,只是力主重修旧好的人又换成了另一方。

在修复感情的过程中,再次建立信任是重中之重,这种时候若是因为心意摇摆不定而态度反复,便是在两人本就摇摇欲坠的感情上,又亲手添了一道道裂痕。

我知道很多人都以为我专攻婚姻领域,所以见到谁都劝和不劝分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

对不同的夫妻而言,最适合他们的决定都是不同的。

一个人如果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,别人再怎么帮忙,ta的亲密关系也无法得到真正的修复。

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段感情无法继续,倒不如好聚好散,让自己放手离开。

相应的,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另一半还有留恋,相信自己的婚姻还能破镜重圆,就别再迷惘,止步不前,白白错过机会。


02:让男人诚恳道歉

在处理涉及出轨的案例时,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:很多原配并没有理解,什么才是诚恳。

很多人觉得,一个人所表达出的情绪越激烈,这证明越诚恳真挚,这恰恰错了。

有的求助者会说,老公哭着在我面前认错呀!他那样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,在外面也是顶天立地的,在我面前却哭着扇自己耳光,我怎么能不相信他呢?

可最终她的信任却被辜负了。

那个男人一次又一次让妻子失望,也一次又一次哭着忏悔,每一次的情绪都和上次一样激烈,看起来是那么真诚!

那么,女人要如何鉴别男人的道歉是否诚恳,怎么知道老公是不是真心回归?

别看他的表演,别轻信他的甜言蜜语,你要钻进男人的脑袋里,好好看清他到底在想什么。

女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,你的老公到底为什么出轨?

你别轻易归罪于第三者有多诱人,或者草率地下论断,说全天下的男人都掌控不住自己的下半身,你要和他一起坐下来,耐心地长谈,好好沟通,交流双方对关系的认知,宣泄彼此的恐惧与悔恨。

你要问明白,对方在不道德的婚外情关系中,寻求的到底是什么?是关心,还是注意力或者崇拜?

他想在别人身上找的东西,和你们婚姻里的问题有怎样的关联?

之后你们两个该如何携手,一起弥补婚姻中的裂痕?

我知道,有些人会觉得,既然决定原谅,那两个人就不能再讨论出轨这件事,不然错误要怎么翻篇?

但是一味压抑情绪,只会让两人的负面情绪形成一座活火山,最终在沉默里爆发。

而且,如果不交流彼此的感受,承担出轨责任的一方,也会对受害者的痛苦产生错误判断。

毕竟,逃避自己的责任也是人性本能里的一部分,你的另一半可能会下意识觉得:既然她什么都没说,也许她也没有那么受伤?

只有把一切说出口,对方才能真正明白出轨对关系的负面影响。

在伤口愈合之前,需要先挑破化脓的疮痂,用酒精彻底清理消毒,然后才能缝合包扎。

在感情里,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
在这两项准备工作之外,依然有许多其他的方面需要多加注意,才能防止踏入陷阱。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同,不一而足,在此我简单地总结三种最需要避开的心态:


:受害者心态

原配的确是老公出轨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,我说要避免受害者心态,不是想否认这一点、为男人洗脱罪名,而是指女人不宜长时间以受害者自居,这样做只会得不偿失。

你可能会想,难道我受了这样大的屈辱,还只能把愤怒和伤心憋在心里?这也太不公平了吧!

女人当然可以指责犯错的伴侣,但一定要选好时机。

数落男人也需要一点技巧,关键是快准狠

在老公愧疚感最深时,你可以倾泻自己的痛苦与不满,告诉对方你受了多重的伤害,不过,一旦决定好两个人共同付出努力、修复感情,就绝对不要再高频率地这么做。

道理很简单。

一个人挨过一顿板子,疼痛和后果会牢牢印在他的脑海里;可如果每天都会挨上几板子,这个人的感觉就会麻木。

男人不会再感同身受你的痛苦,只会厌烦地想:这都第几次了,有完没完?

到底哪一种模式对你最有利,是不言而喻的。


:顾影自怜心态

男人出轨之后,谁是最可怜的那一个?所有人都会说,是原配最可怜。

人人都会给予你同情,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沉溺在同情里,这只会让你丧失力量。

在出轨发生之后,最受伤的其实是你们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,最需要你们倾注心力去修复的也是你们的感情。

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,其实出轨这件事对出轨男人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:他们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,觉得自己经营的婚姻失败了,觉得自己是个坏人……同时,向家人隐瞒自己的婚外恋也会增加他的精神压力。

有不少出轨者在事件曝光后反而如释重负,感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
假如两个人都一心沉溺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之中,便很容易产生隔阂,都嫌对方不理解自己,自怨自艾,觉得自己的难过无人理会。

此时,如果能引导夫妻双方关注到对方的情绪与感受,就更容易构建一种良性循环:我关心你,作为回应,你也关心我。


:疑神疑鬼心态

在重建信任的过程中,常常会有这种困境:问多了吧,怕对方觉得自己不信任他,破坏两人之间岌岌可危的感情;不问吧,这人有前科,又实在放心不下……因为不敢确认,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反而越积越多。

在任何情况下,夫妻之间都不能逃避沟通,但一定要用对方法。

在想要质问另一半之前,你可以先把自己所想到的实质性证据用笔写在纸上,注意,你要控制住自己,只写有理有据的实际内容,剔除掉无根据的臆测和指责。

写完之后,你再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,读一遍,思考一下:这些证据真的能证明对方的言行举止有问题吗?

这一套下来,就能筛掉90%以上的胡思乱想。

如果你确实掌握了有效证据,在对质之前,你还要想清楚,自己的问题是想解开哪些疑惑?知道了答案后,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个事件给你们关系带来的影响?

提问的准则是:

只问有意义的问题,抓大放小,不要问那些只会让你觉得痛苦、又对建设关系没有帮助的细节。

不要预设立场,不要用激怒彼此的方式提问,例如我就知道你又和那个贱女人联系,是不是?”

不要反复逼问,明明不信任对方,又要一再重复。

总的来说就是,不要对征兆视而不见,但更不要疑神疑鬼。

根据研究调查,在一方出轨之后,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提出离婚,可是最终,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会真正终止两人的关系。

有许多人和你一样,走上了修复感情的道路,原谅这条路很难,也很艰辛,但是也有许多人走出了阴影,没有被黑暗吞噬。

选好自己想走的路,努力向前,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