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情感咨询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?
20年前,欧洲精神分析联盟的教育工作组,设计了一个针对从业人员的问卷:
一个好的,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,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?
提炼出了包括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知识、对强烈情绪的承受能力、忍受沉默的能力等27个答案。
20年后的今天,这些答案依然有它的意义。
本次,壹生有你情感专家将挑选其中3个核心的特质和能力,和大家分享。
希望咨询师同行听了以后,在心中竖起理想的旗帜,走向被理想引领的专业之路。
共情能力
共情,在自体心理学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。
科胡特认为,共情是进行深度心理探索的最重要的工具。
但实际咨询中,很多咨询师经常无法用好这个工具:
被自恋困住 ,更在意自己的理论是否能在来访者身上得到验证;
自体脆弱 ,一旦共情,进入来访者的内心,自己就会更加破碎;
混淆“共情”和“可怜” ,这会使来访者的状态更加虚弱,或者变得愤怒。
......
当咨询师基于自身的需求去和来访者工作 ,就会容易看不到来访者的存在,被以上的问题困住。
我们需要时刻记住,只有先成为来访者,才能帮助来访者。
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
只有理论,近乎书呆子,使得咨询师何来访者之间,不可能制造改变;
只有实践,就可能永远都在摸着石头过河,有效果,也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。
理论联系实际,需要的是咨询师心智的整合功能 :
既能整合大脑分管逻辑和感受,又能协调脑内的储存和眼前的现实的关系。
简单来说,就是把从书本、各种培训、各个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,用于每一个50分钟咨询时段。
然而,我们看到许多分析师报告的治疗案例,有些内容,有照搬书本理论的嫌疑,把过去和现在的连接,写得生硬、牵强和破碎。
如果,分析师不能通过具体实践修正理论,而只是去验证他脑子里的理论,他眼前的这个来访者就不存在了。
在一个好的精神分析师那里,既没有理论,也没有实践,而只有二者之间的链接。
对潜意识的觉察能力
精神分析的态度,就是在潜意识层面工作。
但潜意识是在冰山以下的,你必须潜入到无尽的黑暗和“不确定”中去开展工作。
当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行走在黑暗中时,并不仅是进入来访者的内在世界,而是:
通过自己的内在世界,与来访者的内在世界长久的相遇和编织。
所以,精神分析师需要具有穿透现实的迷雾,直达潜意识深处的能力。
......
以上这些特质和能力,就是我们常说的,咨询师的核心胜任力。
但大多数咨询师,尤其是咨询新手,获取这些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。
基本功不够 : 对来访者情绪的接纳力不足;对潜意识的开放性不够,和来访者斗智斗勇感觉弱势......
自我成长不足 :移情和反移情的追踪,咨询师的阻抗与成长......
个案脱落率高,无法真正帮助来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