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不能挽回都有什么确定的表现吗?如果抛开个体差异不说,的确是有一些迹象可以说明你能挽回的机率更大。
➊、初步筛查
如果有什么初步筛查的工具的话,那就是你的感觉!对方对你是冷是热,你其实是心知肚明的。对方是愧疚还是厌恶,你也一定能感觉得到。尤其是两个人曾经相处过,对方的一举一动背后的想法是什么,你多多少少都知道个大概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在挽回的时候,很多小姐姐/小哥哥只想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。其他的哪怕是很真实客观的,他们也自动过滤。那这就只能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了。
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,但在导师所遇到的个案中却非常常见,这在心理学上叫做——知觉选择性。具体来说,就是只愿意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,而把与期待不符的信息自动过滤或当成背景。带来的后果就是,你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,看不到真实的情况。
所以,要说挽回的可能性的前提是——你必须对自己诚实!对方接纳你就是接纳你,拒绝你就是拒绝的。
我们只有立足现实才可能根据真实的情况做出调整。
千万不要自己给对方找借口,对方一次不理你,你可以找借口说,他一定很忙,所以才不理我的。但是,两次、三次、四次甚至更多次呢?宝宝们,敢于承认是改变的基础,不要活在自我建造的幻想中。
如果你不清楚对方带给你感觉,你可以把你和他的互动讲给你信得过的人。让他们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帮你理一理,但是这仅仅是参考,最终的感受由你决定!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都是有这个智慧和能力的,只是你愿不愿意相信罢了!
比如,对方没有拉黑你,你给他的消息他基本上也都回。这就是好感觉!再比如,对方拉黑你,还在他朋友圈里诋毁你,这就是坏感觉!当然也有对方常常不置可否的时候,虽然不像直接回复你那么好的互动,但只要没有拉黑你,也还不算太糟!只是,我们需要先处理他对你的负性印象 。
经过初步筛查你感觉到还有机会的时候,咱们就可以进行到下一步。
➋、明确线索
根据导师多年的挽回经验,的确对于可能被挽回的对象有一些可以被觉知的线索。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查。它们分别是:语言互动、行为举止、情绪表现和所在状态。
Ⅰ:语言互动
我们熟悉的微信、微博、QQ等都说你和他重要的互动阵地。当然还包括无声的潜意识语言和身体语言。
从狭隘的语言互动上来说,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去寻找线索。
①:语言的内容
这个看起来很明确,但有时候又很容易被误解。
比如,你邀请对方明天去春游。对方回复你,等明天再看吧!这个时候,你觉得他要说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?可能性有很多种:可能性一,对方他累了,想休息了。可能性二,希望你明天再邀请他。可能性三,他不想和你去,又不想伤了你面子。可能性四,他在等一个重要的工作安排,如果没有任务,他会和你去,但是他自己也不确定。当然还可能有更多的其他可能性。大家注意到了吗,语言的内容可能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显而易见,它可能包含了多重可能。这就需要你有耐心去澄清和有智慧去辨别。
怎么辨别呢?
结合语境。
比如刚才那个场景,前面对方都给你说了今天它加班到很晚,明天想补觉。那么它的回复你就知道他不是拒绝你,你还有机会再合适的时候再邀请他。
结合性格。
还是刚才那个场景。你知道对方是个滴水不漏的人。你就知道,他是不想伤你面子,他真实的想法是不想去。
综合系统。
同样的事情,我们从更广的,更综合系统的去看。你知道对方一直都喜欢大自然,甚至他自己都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出去玩。别人邀请他他都去的,但是到你邀请他,他那样回复就说明他不想去。
②:表达的方式
在心理学中我们常常说“比起语言的内容,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方式。”表达的方式里面又很多角度。
——从时间上看。
就还拿刚才的邀请春游的例子来说。对方是立刻答应你,还是第二天中午答应你,就很不一样。立刻答应你,说明对方是笃定的欣快的。而第二天中午才答应,很可能对方再敷衍你,或者实在无聊才想起你。其中的意味就很明显了。
——从用词上看。
用词上是大大咧咧的,还是小心谨慎的?是拽文的还是大白话的?通常来说,大大咧咧的说明对方不把你当外人,或者用不着把你当外人!而小心谨慎的则说明对方需要防备,这说明你们之间是有距离的!
——从态度上看。
表达的方式上常常透露着对方真实的态度。比如,还用刚才的例子,同样是最终他都去了。但一个的回复是:好的,明天见。另一个的回复是:看看再说。前面的态度明显是示好的友善的,而后一个则显得无所谓得多!这从心理位置上来说,前一个就更容易挽回。
③:潜意识的语言
什么是潜意识的语言呢?这是一个心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的术语,是指未被我们觉察的心理活动的语言。举个生活中常见例子,你和他吵架了,续而进入到冷战状态。
表面上看起来你们没有任会语言交流,但是背地里却暗流涌动!
你们彼此都卯着劲,谁都不肯服输,这就是潜意识的语言。
就像电影《前任3》里面的孟云和林佳,明明都爱着对方,可是他们潜意识里面都较着劲儿,谁都不服软!这就是潜意识语言的威力。
了解潜意识的语言尤其可以用于了解那些对我们没有回应的前任。对方不回复你,不是因为他有多忙,而是人家潜意识里就不想理会你!
还有对方的口误和失误,统统都说对方真实的潜意识的语言!
看起来是口误或失误,其实是心声!还用郊游的案例,对方答应了你,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才告诉你,他定错了闹钟,不能来了!这就是对方的潜意识用失误来告诉你,他其实不想和你去!同样的道理,如果对方定错了时间,早早就到了,说明对方很想和你去!
Ⅱ:行为举止
如果说言语比较容易伪装,行为则更加诚实。通常来说寻找行为举止的线索也有几个维度。
①:行为的内容
在畅销的《微表情读心术》里面就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。比如,你好不容易约到对方,刚坐下来一会儿,你就发现对方的脚尖一直朝着门口的方向,这就是说明对方想走了,不想和你聊下去了。如果对方对你有兴趣,对方的膝盖则会不自觉的朝向你的方向!
再比如,对方是与你保持联络还是屏蔽你,这些都说可以明确的线索。
②:主动or被动
虽然有同样的行为,但对方是主动还是被动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同的。比如是他主动想参加你的party还是被好友拽来的?被拽来的说明对方没有主动复合的倾向,而主动来的则很可能对方已经冰释前嫌。
再比如,对方是主动加回你,还是你再三请求才加回你?
③:行为的频率
同样是保持联系,一个月联络一次和一周联系几次就很有区别。同样是拒绝你的邀请,是每次都拒绝还是偶尔才拒绝所包含的意义也不一样。
从对方行为的频率也可以看到对方的复合动机如何。比如,对方以前从不看你的朋友圈和空间,最近频繁的看你的动态。这就说明好事将成!
④:行为的幅度
同样是让你留在他的通讯录里,一个是保持联系,一个则是死活不回。行为的幅度也能体现对方的真实想法。
再比如以前对你是见一次避一次,现在却可以“视而不见”了,这也能说明对方心态的变化。
Ⅲ:情绪表现
对方见到你是厌恶的还是烦躁的,是欣喜的还是不悦的?情绪是情感的发生器。就是我们的第六感一样。对方的情绪就是对方对我们的第六感。
同样观察情绪的维度也可以从多个视角去看。
①:情绪的内容
与你接触的时候对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,是平静还是暴躁?这些无声的语言会让你知道他到底对你的感觉如何。在心理学上我们叫做移情。我们可以从对方对我们投身的情绪去看到她背后对你的真实想法。
②:情绪的幅度
刚分手的时候对方的情绪可以是狂风暴雨的。当对方情绪波澜不惊的时候,说明对方可能已经调整好了,之前对你的那些负面印象也可能更中立了。
在挽回的时候对方越是狂风暴雨,我们越是要避其锋芒。当对方能平静和你交流的时候,才是我们挽回的最佳时机。
③:情绪的频率
情绪越是频繁,说明对对方造成的影响越大。如果对方只是偶尔对你有情绪,说明我们还有机会。如果每次见到你都一副想揍你的样子,那我们还是先避避吧。
Ⅳ:所在状态
说了比较绕的逻辑,我们的头发之所以会变长,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让它长起来的,而恰恰是我们没做什么它长的!同样的道理,你和他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状态可能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,而是因为你没做什么!
所在状态就最能说明你是否还有挽回的机会。导师把所在状态分为两个层级:互动模式和互动节奏。
①:互动模式
你和他现在是以怎么的方式在互动呢?是被屏蔽状态还是以朋友的模式呢,或者已经进展到重建好感的暧昧阶段了吗?
好的互动模式是成功挽回的基础工作,不管你是用断联的方法还是用“诱惑”的方法要想成功挽回,至少你需要能和他联系!
互动模式我们可能刚开始很烂,但是我们需要通过努力让互动模式变得良性。不要因为互动模式不良就以为没机会。互动模式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调整的!
比如,刚开始因为不懂得如何挽回错用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的方式,对方把你拉黑了。你就可以通过断联的方式,重建安全距离之后重新复联。并且,对方会回复你消息,并且不是厌烦的感觉。这就是重新复联。
在一起的时候,能够有基本的尊重不是针尖对麦芒的,是可以平心静气的。这也是好的互动。在比如可以不用讨好,不用乞求,也不用指责,而是平等的对待,这也是好的互动。
同时,我们还要留意,你们的互动模式是不是很熟悉呢?记住,如果感觉和你们曾经的不良的互动模式很相似,就要及时调整。
②:互动节奏
互动节奏是什么呢?就是你和他是否合拍。就像几米的漫画《向左走向右走》里面,如果总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,又怎么能碰在一起呢?
好的节奏不是天生的,而是一个愿意配合,一个愿意珍惜。最近很喜欢抖音看蜀中桃子姐的短视频,里面桃子姐和包立春的节奏就很有意思。尽管桃子姐不那么喜欢吃肉,但是她愿意配合包立春给他做肉吃!而外表欠欠的包立春也懂得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帮助桃子姐。这不就是生活中普罗大众的好节奏吗?
可以挽回的表现可能远远不止这些。跟着你的感觉,也要诚实的面对你的感觉。然后懂得察言观色从他的言行和互动中,找到你可以评估的线索!记住,机会永远都只给有准备的人!
最后,把罗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:“如果你爱一个人,先要使自己现在或将来百分之百的值得他爱,至于他爱不爱你,那是他的事,你可以如此希望,但不必勉强去追求。”